油氣潤滑原理和彈性流體動力潤滑基本方程|加工中心
1. 2油氣潤滑原理油氣潤滑是氣液兩相流體冷卻潤滑的一種簡稱。油氣潤滑的潤滑原理是建立在彈 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基礎之上,潤滑油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沿著輸送管壁波浪形地向 前移動。管道中潤滑油和壓縮空氣不會融合,只會維持自己的相態,形成紊流狀的油 氣混合流。管道中潤滑油不會被壓縮空氣打散,而是被壓縮空氣帶動潤滑油在管道內 壁上旋轉地向前移動。如圖2.1所示,潤滑油具有粘性,在附壁效應與離心力的雙重 作用下粘附于管壁四周的潤滑油之間存在間隙;管道內壁上的潤滑油滴被壓縮空氣吹 散,然后變薄,慢慢地形成一層連續、輕薄、勻稱的環狀油膜。這種潤滑方式可以把 連續的、均勻的微量環狀油膜輸送到需要潤滑的位置,在摩擦副表面可以形成連續的 油氣兩相膜來阻止摩擦面的直接接觸,在油氣潤滑中壓縮空氣不僅作為動力源,也對 潤滑點起到了冷卻的作用。1. 3彈性流體動力潤滑基本方程1. 3. 1潤滑油粘度與壓力的方程在高壓條件下,潤滑油的粘度與壓力的變化相關,壓力越高,變化越明顯,如在 擠壓時。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看出常數,而有明顯的壓粘效應。^ 一壓力特性系數,其值隨油品和溫度等條件而異,見表2.1。 表2.1精制礦物油的粘壓系數《 (10_8m2/N) Table2.1 Stick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refined mineral oil OC (10"8m2/N) 溫度 環烷基 石蠟基 °c 錠子油 輕機油 重機油 輕機油 重機油 氣缸油 30 2.1 2.6 2.8 2.2 2.4 3.4 60 1.6 2.0 2.3 1.9 2.1 2.8 90 1.3 1.6 1.8 1.4 1.6 2.2 2. 3. 2普遍形式的Reynolds方程1886年Reynolds (雷諾)首先提出了反映潤滑膜產生承載能力的基本方程是流 體動力潤滑方程,又稱Reynolds方程。但由于Reynolds原來發表的方程并不能完全 適用于彈流潤滑研宄的需要。為此,人們又推導出來更為普遍適用的Reynolds方程。 在圖2.2所示的坐標中,做出了以下的假設條件:(1) 潤滑油是牛頓流體,遵守牛頓粘性定律;(2) 油膜厚度小于與其接觸的固體表面曲率半徑,且相差甚遠;(3) 在油膜與固體的接觸表面在沒有相對滑動;(4) 油膜受粘性剪切力、慣性力和其它體積力,但由于慣性力和體積力微小可忽(5) 油膜厚度甚薄,可以認為沿z方向油膜壓力保持不變,即i = 0;(6) 只考慮^和^這兩個速度梯度;2. 4. 3角接觸球軸承油氣潤滑最小油膜厚度計算閏通海,何立東對油氣潤滑的做了深刻的研宄,他們提出了關于油氣潤滑新的概念,認 為潤滑膜為氣液兩相潤滑膜。(1) 氣液兩相流等效粘度潤滑效果與潤滑油的粘度特性有著緊密的聯系,潤滑油中混入氣泡后,潤滑油的 粘度特性會發生改變,19世紀初期專家們就開始研究兩相流的特性規律。在研宄過程 中,一些專家認為潤滑油內混入氣泡粘度會降低,另一些專家認為混入的氣泡會增加 潤滑油粘度。專家們奮力地研宄油氣兩相流粘度的改變規律。研究中認為油氣兩相流的模型是分散相和連續相混合而成的。連續相為流體;分 散相是顆粒狀的,其形態可以是氣態、液體或固態。油氣兩相流可以看成分散相顆粒 混入到了連續相流體中,這種兩相流流體沿壁面移動時,兩相流內部的運動阻力變大, 使兩相流的粘度增大。在推導兩相流等效粘度的過程中,Eenstein提出了下面的假設條件:(1)分散相 顆粒為剛性小球,小球半徑與整個連續相的體積相比十分微小,所以省略掉壁面效應;(2) 顆粒體積濃度低,而且彼此之間有較大空隙;(3)連續相和分散相之間忽略流體 動力影響;(4)顆粒附著在連續相流體上,彼此之間無相對運動;(5)忽略兩相流慣 性作用。對于潤滑來說,潤滑劑的性能最為重要。粘度是評估潤滑劑性能的******參數。潤 滑劑粘度過低,不利于油膜的形成而且也難以承受負載;粘度過高,潤滑膜耗損過大, 運動溫度提高。從公式(2.30)可以看出,單項流粘度小于兩相流的粘度,而且兩相流的 粘度與兩相流中空氣小氣泡的相對體積濃度有必然聯系,兩相流的粘度隨體積濃度的 增加而增大。通過上述給定數值的結果分析可知,油氣兩相流體潤滑的兩相膜厚度比單相流體 油膜厚度大。兩相流中空氣相對體積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潤滑膜的形成,油膜厚度也得 到提升,減少了油膜破損的概率,有效減輕了表面間的摩擦,強化了潤滑效果。2. 5本章小結本章介紹了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的發展過程和油氣潤滑原理。研宄了彈性流體動力 潤滑的基本方程,提出了最小油膜厚度的數值解公式和最小油膜厚度的計算步驟。并 且通過對油氣兩相膜中的等效粘度的計算和定量分析,得出了油氣潤滑潤滑膜比普通 油潤滑潤滑膜相比,厚度顯著加厚。兩相流中壓縮空氣相對體積含量的增加,有利于 潤滑膜的形成,潤滑膜的厚度變大,減小滾動體和滾道表面直接接觸幾率,使彼此之間 摩擦現象得到緩解,潤滑效果更好。本文采摘自“精工加工中心主軸軸承油氣潤滑機理研究”,因為編輯困難導致有些函數、表格、圖片、內容無法顯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文章!本文由海天精工整理發表文章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