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理論源于十九世紀后期的經濟學研宄,如今已被用于各個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領域。風險表示研究對象遭受危害或損失的可能性[74],雖然不同的研究對象或學科領域對于風險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是對于風險的研宄主要包含三個要素:目標事件的過程及狀態、事件的概率及事件的影響后果,這三個要素也被稱為風險的三兀概念[75]。之所以要進行風險評估是希望在事前就能得到對象的風險預報信息,在此基礎上通過風險決策等行動******程度地減少因為風險而帶來的各種損失。MontagueD.F.[76]將風險評估方法分為3類:定性的、半定量的及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評估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風險分析過程中可獲得的信息量的多少。不同的風險評估方法在分析問題的深度、廣度上都是不一樣的。定性風險分析是一種典型的模糊分析方法,可以快捷地對資源、威脅、脆弱性進行系統評估,并對現有的防范措施進行評價;從主觀的角度對風險成分進行排序,因此常被******。定量風險分析是按照設備的更新費用,每個資源、沖擊的費用,每次威脅攻擊的定量頻次,為資源、威脅和脆弱性提供的一套系統分析手段;分析所形成的量化值,將被用來計算年度損失概率。定量分析方法對風險的量化,大大增加了與運行機制和各項規范、制度等緊密結合的可操作性,分析的目標能夠更加具體準確,其可信度顯然會大大增加,這必將為應急計劃的制定,提供更可信賴的依據[77]。定性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有危險檢查法、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專家調查法、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方法(FMEA)和失效模式及影響危害度分析方法(FMECA)等。故障樹分析方法(FTA)、事件樹分析方法(ETA)既可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概率風險評估方法(PRA)[78]是定性、定量相合,以定量分析為主的風險評價方法。此外,系統工程中的層次分析法(AHP)、模糊綜合評判法(FCE)也是風險評估中常用方法。但層次分析法中定性成分較大,指標過多致使計算復雜;模糊綜合評價法雖能解決評價指標模糊性問題,但沒考慮指標間的相關性問題;故有些學者引入貝葉斯網絡(BN)[79]方法融合有向因果圖和概率論進行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在風險分析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對系統的各種危險及其產生原因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風險的方案,使系統的風險層次盡可能降低是一項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工作。系統工程風險評估方法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仍存在三個主要技術難點,一是評價對象的相關性處理,二是事件機理的不確定性分析,三是人因可靠性分析,所以需要開展新的風險評估技術研究。本文加工中心故障風險評估主要涉及評價對象的故障相關性問題,需要根據具體關聯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的因素進行綜合評價。本文采摘自“基于故障率相關的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及風險評估”,因為編輯困難導致有些函數、表格、圖片、內容無法顯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文章!本文由海天精工整理發表文章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